一、 前言 胃食道逆流疾病 (Gastroesophaged Reflux disease 簡稱GERD) 定義為由胃食道逆流所產生之症狀或食道組織病理變化的臨床表現。逆流性食道炎 ( Reflux Esophagitis)則指部份GERD患者其食道因胃酸逆流產生組織病理變化。在中國大陸以及很多的中醫書籍則是稱此病為返流性食管炎。臨床上常見一些咽喉疾病或是呼吸道疾病皆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,因此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這個疾病。 二、 流行病學 胃食道逆流疾病以往多見於西方國家,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,每週有一次胃食道逆流的症狀。由於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及生活型態改變,推測臺灣也有同樣趨勢。在性別比中 GERD 男女比為 1:1,逆流性食道炎為 2∼3比1,而在國人方面GERD男女比約 3:1 三、 臨床表現 GERD 基本上是屬於一種胃腸蠕動的問題﹙賁門在不恰當的時間打開造成胃液逆流到食道﹚,而非真的胃酸過多。若是胃液中的胃酸,消化酵素,膽汁等與食道黏膜接觸時間太長而產生臨床症狀,輕者不會產生食道炎,但會有常見的胸口灼熱或類似心絞痛的胸痛表現,重者則引起食道炎、食道潰瘍或狹窄而有吞嚥困難現象。若是食道炎反覆發作,則會引起食道管腔纖維化狹窄及巴洛氏食道症〈食道腺癌的癌前驅病灶〉,是食道炎需注意的最危險病變。其它臨床症狀包括囗水過多,吞嚥會痛,胃酸反流及呼吸道之損傷。咽痛、齒齦炎、聲音沙啞、支氣管炎、吸入性肺炎皆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,目前又發現慢性咳嗽的病人中GERD 的盛行率可達40%。 四、 病理生理學 引起逆流性食道炎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如下: 1. 吃了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、含咖啡因食物及酒精等 2. 食道蠕動的異常 3. 食道收縮強度不足 4. 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上有缺陷 5. 食道本身的黏膜保護機制不好 6. 胃排空的速度延遲 7. 生活緊張及飯後立即平躺就寢 五、 逆流性食道炎的中醫辨證治療 中醫書籍對逆流性食道炎並無專門的病名記述,根據其症狀表現可將其歸為胃脘痛、反胃、噯氣、痞滿、結胸、噎膈等範疇。在經方中根據其具有心下痞滿、支結、口苦咽乾、心煩喜嘔等症狀,常用的方劑有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、半夏瀉心湯、梔子豉湯、旋覆代赭湯、四逆散等。臨床上又可根據其伴隨的症狀辡證分型
1. 熱毒蘊阻型 臨床表現為咽喉紅腫、吞咽不利、胸骨後灼痛、口乾苦、大便乾、舌紅、苔黃略膩、脈細數或滑數。 治以清熱解毒、涼膈利咽,方用涼膈散加減、大黃、桔梗、梔子、連翹、薄荷、馬勃、玄參、甘草、黃芩。 2. 胃熱攻衝型 臨床表現以噯氣頻頻、泛酸、燒心、胸骨後灼痛、口苦、心煩、大便乾結、舌紅 苔黃膩、脈弦數為主要見症。 治以瀉胃火、降胃氣。方用三黃瀉心湯加減: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代赭石、蘇子、旋覆花等。 3. 膽火上逆型 臨床表現為痰多、噁心、嘔吐苦水、噯氣、呃逆頻作,胸骨後灼熱但不重,心煩不寐,膽怯易驚,舌紅、苔黃膩、脈弦滑。 治以黃連溫膽湯加味:法夏、陳皮、茯苓、枳殼、竹茹、梔子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、大貝母、黃連。 4. 肝氣犯胃型 臨床表現為脘肋脹痛、胸骨後刺痛、性情急怒,每因情志變動而症狀加重,呃逆或噯氣、吞酸,舌苔薄白或黃,脉弦細或弦滑。 治以疏肝理氣,和胃降逆,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:柴胡、白芍、枳殼、川芎、香附、川楝子、延胡索、丹參、砂仁、甘草、烏賊骨、貝母、佛手柑。 5. 脾虛氣滯型 臨床表現為胸脘脹悶隱痛,噯氣則舒,進食少,多食脹甚,大便或溏,倦怠乏力, 舌質淡,苔薄白,脉細弱無力。 治以健脾理氣和胃,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和平胃散加減:蒼术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香附、砂仁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。 6. 肝胃陰虛型 臨床表現為脘肋隱隱作痛,口渴喜飲,頭昏耳鳴,手足心熱而多汗,時有燒心 大便乾燥,舌紅苔黃少,脉細或細弦。 治以柔肝益胃、理氣止痛,方用一貫煎合益胃湯加減:香附、砂仁、延胡索、玄參、沙參、生地、當歸、川楝子。 六、臨床治療案例 1、張*華 女 44歲 主訴:易覺胸悶胸口疼痛已數週,會有腹脹氣積感,按壓心下疼痛,噯氣有酸腐味,咽至胃有灼熱疼痛感,咽中常卡異物感,特別是在情緒不佳時症狀明顯,夜睡至半夜常因嗆到而醒來,口熱口臭,苔白,脈弦細 病名:胸痛、胃脘痛 辨證治療:肝氣犯胃,胃酸逆流衝攻致食道咽喉黏膜受損;治以疏肝理氣,和胃降逆 處方用藥 99.10.11 半夏厚朴湯5g 四逆散3g 加味逍遙散2.5g 海螵蛸1g 桔梗1g 赤芍0.8g 蒲公英1g 3×6 99.10.30 吃上藥症狀明顯改善,因心悸及咽中異物感明顯一些又來就診 半夏厚朴湯5g 四逆散3g 加味逍遙散2.5g 海螵蛸1g 桔梗1g 赤芍0.8g 蒲公英1g 降真香1g 3×6 2、陳*鴻 男 41歲 主訴:近日覺胃酸多,泛酸,食道灼熱感,運動後食道易感疼痛,咽紅咽乾,易腹脹,大便偶硬,舌紅,脈弦滑 處方用藥 98.11.16 旋覆代赭湯3g 烏貝散6g 四逆散3g 木香0.8g 黃連0.3g 雞內金1g 延胡索1g 酒大黃0.1g 4×7 98.11.23 服藥胃酸及食道灼熱感症減,西醫檢查血脂肪偏高,血壓146/102 旋覆代赭湯3g 烏貝散5g 四逆散3g 丹參1.5g 黃連0.3g 雞內金1g 延胡索1g 酒大黃0.1g 4×7 98.11.30頭微暈,血壓仍易高 旋覆代赭湯3g 烏貝散5g 四逆散2g 丹參2g 黃連0.3g 雞內金1g 延胡索1g 酒大黃0.1g 鉤藤1.5g 4×7 98.12.28服藥後胃的症狀已改善,血壓降為120/70,此次因排便不順及口乾明顯而來就診 六、討論 逆流性食道炎屬於中醫燒心、胃脘痛、嘈雜、吐酸等範疇,初期以火熱熾盛為多見,病程較長者,則多為脾胃虛弱或肝胃陰虛。用藥上需判斷患者的身體狀態及病症的寒熱虛時選擇適當的用藥,急則治其標以清熱降火及和胃降逆為主;緩則治其本以健脾益氣為主。在藥物的使用上適當的選用理氣化瘀藥如香附、川七、赤芍、川楝子,以及制酸、保護黏膜如烏貝散、石決明、白芨等藥,通常都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。
│